当我们提到方便面时,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康师傅、统一、金美朗等品牌。它们占据了国内方便面行业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。它们在大型超市和便利店随处可见。
然而,早在这些品牌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之前,这个品牌就是中国方便面当之无愧的第一兄弟:华丰方便面。
华丰创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珠海,是国内方便面行业的先锋。它曾主宰中国方便面市场,并一度被誉为“中国方便面之王”和“中国最大的方便面制造商”,这显示了它当时的风光。
然而,像许多企业一样,华丰随着一代人的记忆从辉煌走向衰落。
华丰成立之前,中国没有方便面。
华丰方便面对于彼时的大众来说就是新奇的、便捷的。华丰方便面在当时对公众来说既新颖又方便。
此外,华丰邀请“费杰”沈殿霞为其产品代言。随着一则广告说“吃华丰和路路通”,华丰已经风靡全国。
它在广东更广为人知,当时在中国方便面行业没有人能与之媲美。
90年代初,印度尼西亚金光集团进入华丰,成为华丰的新主人。
起初,广金集团无疑对华丰的发展起到了相对积极的作用。充分利用巨大的国内市场,注入资金在各地建厂,使产品越来越多样化。
例如,华丰2000、棕榈酥等产品受到当时市场的欢迎。
此外,华丰还进行了大规模的市场拓展投资,并在全国各地设立了数十家销售分公司。
可以说,根据这一发展趋势,资本供应、市场份额和产品本身应该有良好的进展。
然而,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,由于康师傅、统一等方便面品牌的强势崛起,华丰的市场份额开始逐渐萎缩,利润迅速下降。
此外,为了更好地管理华丰,金光集团开始更换大量华丰高级管理人员,毫不犹豫地从其他地区大量招聘专业人员。
遗憾的是,这些专业人士只熟悉当地市场的环境和运作方式,对复杂的国内市场知之甚少,不愿意对国内市场有系统、深入的了解和研究。
这些新的管理人员进入华丰后,颠覆了原来的战略,重新制定了市场开发、管理和运营战略,迅速建立了许多分支机构、货架空分销商,并在全国各地推出了直接运营模式。
这些表面上符合现代营销理论的做法,使得华丰的营销策略更加复杂,严重脱离了内地市场。当时机不成熟时,现在就把分销商放在一边,开始直接运营还为时过早,这就不可能保证新招聘员工的工作质量。
与此同时,康师傅、统一等品牌对全国发起了强大攻势。与华丰相比,他们在深入了解内地市场后,加强了经销商的作用,充分发挥了本地员工的作用,并采取循序渐进的市场推广策略,逐步侵蚀华丰的市场份额。
到20世纪90年代末,华丰的收入已经跌至谷底,至今没有改善。
业内人士分析,在中国大陆快速发展的消费品市场中,渠道导向仍然占主导地位,产品导向是互补的。
对于制造商来说,拥有一个好的销售网络比拥有好的产品要好。
然而,华丰的高级管理层坚持其原有的思维习惯,认为产品是王,而没有检查其现有销售网络的能力和质量。
如今,在大多数超市里很难找到它的影子,它逐渐被每个人遗忘。结果,一代方便面巨头已经衰落。
评论抢沙发